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 為了七月這一天,五月就在台灣上網買票、劃位。特別一提的選位系統極為人性化-座位全部公開標價外,還有曾坐此位的人留言”觀賞心得”。經過幾番的內心爭戰(位置愈好票價愈高),決定買下一張超過90英磅的好位置,感受一下從1985年天天上演、創下演出最久的舞台劇世界紀錄的世界名劇..
歡迎按讚/分享這篇文章

去年七月5日在倫敦,生平第一次去看舞台劇,內人熱情推薦-去倫敦怎能不看「悲慘世界」! 原來是她想二度朝聖 以人格保證-不好看免錢!! 但票價真的不佛心..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   為了七月這一天,五月就在台灣上網買票、劃位。特別一提的選位系統極為人性化-座位全部公開標價外,還有曾坐此位的人留言”觀賞心得”。經過幾番的內心爭戰(位置愈好票價愈高),決定買下一張超過90英磅的好位置,感受一下從1985年天天上演、創下演出最久的舞台劇世界紀錄的世界名劇 (2020疫情嚴重而停演)。

   從牛津一日遊返回倫敦,終於抵達今晚的目的地-皇后劇院Queen’s Theatre ,劇院於1907年開張,坐在112年的古蹟內看小說家-雨果,描寫230年前法國大革命的故事背景,在劇院門前就肅然起敬。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▲劇院入口地板鑲著上演35年不中斷的銅飾–我差點跪著爬過了!!難以想像這場戲風靡世界七千萬人的魅力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▲劇院內部 photo: Les MiserablesMusical FB

   這場戲的迷人之處-是二大主角:尚萬強Jean Valjean死對頭-賈維Javert的半生糾葛,刻畫人性在亂世的善惡抉擇、偏見與執著,就如尚萬強的坐監代號24601,我愈是經歷中年的人事物,和本劇一樣,對一個人愈難評論是非善惡-我憑什麼說他 對或錯?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▲演出劇照 (劇團提供)photo: Les MiserablesMusical FB

 

   大學時喜歡修西洋藝術欣賞的課,常常一節課看歐洲著名影片,下一堂課開放討論,我成長在六、七○年代傳統的中南部,高中後政治解嚴、黨禁、報禁接連開放,海量的訊息帶來大量的思考,尤其在大學時代接觸的歐洲思維對我衝擊很大。以電影來說,我從小看的美國好萊塢(Hollywood)電影必須符合”新聞局”的審查制度才能上映,劇情多是善惡分明,結局一定是邪不勝正、英雄拯救全世界; 然而看了歐洲1980年代的電影,常常已經結束了卻還迷路在劇情裏,劇終字幕出現才自問:結局呢? 留下一堆想像和問號(世紀大爛片?!) 偏偏這些都是影展的得獎作品,但好看在那裏,二十歲的我根本不知道..同學間只會討論:似乎歐洲的電影衣服穿得比較少 

   我在台灣太習慣於”是非選擇題、正確答案”的慣性思考了,於是立志從那時候開始用申論題型訓練自己-說得出所以然,就是一個道理,不用期待別人給的正確答案(況這些答案常帶有特定動機),也不用立即否定自己,用時間、經歷及大量閱讀來檢視,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答案,就算答案互相否定也沒有關係。

   戲劇、文學帶來的想像和思考,就是如此迷人,看到劇中人也看到片段的自己,我慶幸在二十歲開始體會到盲點,訓練思辨能力,讓我敢與眾不同,走一條開創的道路。(下次再寫木柵山上和優人神鼓的相遇..是另一段神奇。)

   四十歲以後見識更多的客戶故事在身旁發生-感情、爭產、背叛、詭計、利益全部翻攪在一起,似真還假,撲朔迷離..我聽他們說、陪他們走過,我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倍的濃縮人生,像一杯義大利Expresso:濃烈的咖啡因下肚的震撼體驗。

    我的體會的就是-不要太早下定論,因為看到的未必是事實。聖經也說「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」(馬太福音7章1節) 。 有許多事,就算「蓋棺」也未必能「論定」,更何況我這井蛙小眼之輩,憑什麼有把握下結論? 或以正義人士的身份幫人做決定?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   話說與這場劇的初相見,18年前我就買DVD看不下十次,感動之餘還呼朋引伴到家裏一起觀賞、解說劇情 我實在太熱心 。今天就像是18年遠距離愛情的「相見日」,我還是第一次感受現場的巨大魅力,隨著劇情張力大笑、緊張或掉淚(真怕被兒子看到老爸的哭點太低了),難怪有人看了四五次也不腻,每張票四千元的代價擠出的熱淚回味,絕對值得。

   散場已經十一點,走出劇院,吸了一口冷空氣回到現實世界..一個驚覺:台北和倫敦的距離怎麼這麼遙遠?  我傻在街頭這幕很有戲   兒子叫我快走的催促聲,把我從凝結的思緒叫醒,正好看到七彩霓紅的街道旁有個中式排樓,寫著「倫敦華埠」四個字,中文和英文靠得那麼近..手機馬上拍下這一幕。

不悲慘の世界 在倫敦

▲右邊的排樓正是「倫敦華埠」所在地

 


 

永遠也不要害怕盜賊和兇手
那是身外的危險、小危險 ;

該害怕我們自身吧
偏見-就是盜賊,惡習-就是兇手。  雨果

   原來遙遠的不是距離,而是文化和習慣,把我框限在一個小小的島嶼,讓想像力不再活躍、坐井觀天….人是環境的產物,透過旅行,一再印證這個尷尬的真理。

 

 

【後 記】

   今夜,在雨果的牽引下,倫敦歌劇夜-“悲慘世界”並不悲慘,反而是真實而溫暖,像回到二十歲的我-可以發光發熱,璀燦歡愉。

   如果你也沈陷在人生的難題中,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一些希望和想法…

人生是否悲慘不該由別人來下結論,你,有充份的主導權 – 該.如.何.過.每.一.分.鐘 !

▲特別把該劇場的演出實況 連結給你體會一番(英國劇場實況)

廖 致堯
廖 致堯
文章: 52